湖南湘潭临床学知识:腹外疝考点总结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腹外疝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腹外疝属于重难点,考题常涉及肠梗阻的分类、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腹外疝的重点内容吧!
一、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二、临床分型
|
类型 |
特点 |
临床表现 |
|
易复性疝 |
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易复性斜疝回纳后,紧压腹股沟管深环疝块不出现 |
腹股沟区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偶有胀痛。 用手按压肿块并嘱患者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 |
|
难复性疝 |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疝内容物无器质性改变 |
胀痛稍重 |
|
嵌顿性疝 |
斜疝好发,主要因腹压骤增引起。疝嵌顿后发生静脉回流受阻,无动脉性血循环障碍,嵌顿及时解除,肠管可恢复; Richter疝内容物仅为肠壁的一部分; Littre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Meckel憩室) |
内容物如为大网膜,局部疼痛较轻微;内容物如为肠袢,局部疼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无排便排气、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Richter疝局部肿块不明显,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且不易引起绞窄 |
|
绞窄性疝 |
嵌顿未及时解除,发生动脉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壁坏死 |
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压力骤减暂缓解;绞窄时间过长易致感染 |
三、斜疝、直疝与股疝的鉴别
|
鉴别点 |
斜疝 |
直疝 |
股疝 |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多见于老年 |
40岁以上妇女 |
|
突出途径 |
经腹股沟管突出 |
由直疝三角突出 |
经股管突出 |
|
进入阴囊 |
可进入 |
很少进入 |
- |
|
疝块外形 |
椭圆或梨形,有蒂 |
半球形,基底较宽 |
半球形,位于卵圆窝处 |
|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
疝块不再突出 |
疝块仍可突出 |
疝块仍可突出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专属客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