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中医知识:小儿常见病之厌食
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儿科学第五章脾系疾病,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为2~4分,约占中医儿科学的5%~10%,在A1、A2、A3、B1题型中均有涉及。重点考查:鹅口疮、口疮、泄泻、厌食、疳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和记忆,中公卫生人才网对中医儿科学第五章脾系疾病第三节厌食的知识点做了如下总结。
一、概述
1.概念:厌食是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2.发病季节: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夏季暑湿之时,可使症状加重。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喂养不当、脾胃湿热、他病伤脾、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邪毒犯胃。
2.病机:脾胃失和,纳运失职。
3.病位:脾、胃。
三、临床诊断
1.病史: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临床表现: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3.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积滞鉴别。
积滞:有伤乳伤食史,除不思乳食外,应有脘腹胀满、嗳吐酸腐、大便酸臭等乳食停聚、积而不消、气滞不行之症。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以脏腑辨证为纲,首辨脾胃,再辨运化功能失健、脾胃气阴亏虚。
2.治疗原则:运脾开胃。
3.分证论治
①脾失健运
症状: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伴见胸脘痞闷,大便不调,偶可见多食后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主方:不换金正气散。
②脾胃气虚
症状: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稀溏夹有不消化食物;伴面色少华,形瘦肢乏;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主方:异功散或参苓白术散。
③脾胃阴虚
症状:不思饮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则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主方:养胃增液汤或益胃汤。
④肝脾不和
症状:厌恶进食,嗳气频繁,胸胁痞满,性情急躁,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助运。
主方:逍遥散。
五、推拿疗法
1.脾失健运证: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揉足三里。
2.脾胃气虚证:补脾土,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腹,捏脊。
3.脾胃阴虚证:揉板门,补胃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中脘。
4.肝脾不和证:清肝经,运内八卦,补脾土,揉中脘,揉脾俞,摩腹。
小试牛刀:
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治法是:
A.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B.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E.疏肝健脾,理气助运
答案:B。
以上就是厌食相关知识点,更多内容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中医学考试资料库!
有报考疑惑点击问题咨询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及时掌握湖南招考信息 -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领取备考大礼包



